刘文地:科教融合润物无声 潜精研思助力双碳

来源:拉斯维加斯3499官网登录入口(新版)发布时间:2021-05-05作者:22行管 毛思凝 23动医 周慧清 23会计 陈雨欣 21会计 蔡芷晴创建部门:拉斯维加斯3499官网登录入口(新版)

人物简介:刘文地,拉斯维加斯3499官网登录入口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青年委员、中国林学会青年委员、《林产化学与工业》青年编委。主要从事生物质复合材料、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绿色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以及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10多项,其研究成果曾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名第一和第二),并作为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14件。在2024年1月,国家林业与草原局公布的第五批林草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评审结果中,刘文地入选林草科技青年拔尖人才。

奋发有为 躬行实践

自2007年进入拉斯维加斯官网就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始,刘文地就对林业工程的科学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是坚定了继续攻读更高学位的目标。最终,他顺利取得了拉斯维加斯官网博士学位。秉承着对科研事业的热爱和回到母校教书育人的使命担当,在结束留学生涯后,刘文地选择入职拉斯维加斯官网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谈及多年以来的科研事业,他坦言道:“科研已经成为我生活和工作当中很重要的部分,我慢慢地已经习惯并且享受做这件事。”

在林草科技领域,刘文地接触到的第一个课题就是将棕榈油做成生物基材料。据悉,棕榈油是产量最高的植物油,占全球植物油产量的35%,其全球每年产量8000万吨,但供应量达到1.3亿吨,如何有效利用这余下的5000万吨棕榈油成了一个难题。在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后,刘文地发现,棕榈油的结构性质尤为特殊,它缺少其它植物油最常用的可以用化学方法改进的官能团,“所以我们在棕榈油的材料化这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尽管刘文地及其团队面临巨大的压力,他们也并未放弃探究更为恰当的方法。创新灵感的来源是厚积薄发的一个过程,经过困心衡虑和大量的团队讨论,刘文地及其团队秉承着“师法自然”的学术思想,从棕榈油本身特有的结构出发努力寻找其他可以利用的官能团,而后,成功实现了棕榈油的材料化。此后团队积极将此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中,让棕榈油在制作胶黏剂、弹性体,甚至汽车内饰件等方面发挥效能。

在目前我国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大背景下,林草资源作为一种总量大、可再生的资源备受关注。“用我们这种生物质的资源来代替传统的化石资源,是一种必然的途径。”刘文地如是说道。多年来,他和团队坚持在空闲时间走访工厂和企业,了解其需求的同时,也在尝试着让科研成果“接地气”,能够切实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正努力地将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他分享到——例如,利用植物油做无甲醛释放的生物质胶黏剂,可研发出某类用作建筑吊顶和隔断的蜂窝板材;用福建省特有的竹子纤维加到沥青路面中,能够有效增加沥青的抗车辙性,增加它的使用寿命等等。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多年来刘文地都保持着砥砺实干的科研态度,他感慨道:“做科研是不能应付的。”在拉斯维加斯官网邱仁辉教授门下就读研究生期间,一向态度端正认真的刘文地因临时遇到一件急事,而提交过一份敷衍的材料,旋即被导师打回并勒令其进行修改。“这件事一直到现在都会影响着我,让我在日后的工作中警醒自己需始终保持最好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追求。”

谈及此次入选林草科技青年拔尖人才,刘文地认为这代表着国家与行业内对他的一种的认可,但他并不会仅以荣誉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他是希望能沿着自己的科研方向继续往前走,解决生产实践中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一份力量。

言传身教 脚踏实地

博士毕业后,刘文地曾先后到达英国伦敦布鲁内尔大学和日本秋田县立大学留学,四年的留学生涯让他感受到东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而这段经历也影响了他之后对待生活的态度,更是为他的科研和教学积累了经验。

在最初授课阶段,刘文地发现如果教师仅仅是照本宣科会让学生们缺乏认真学习的积极性。于是,他虚心地向其他有丰富资历的教师“取经”,也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逐渐探索出自身的教学方法。

目前,刘文地的授课内容与工程材料息息相关,这些课程也与他的科研方向相符合。因此,他特别注重将科研经历融入教学内容。“于我而言,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和高校教师,谈及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时,刘文地有着自己的见解。他擅长将自己或他人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中,汲取有利的部分传授给学生。同时,他始终秉承着言传身教的教育理念,在他看来:“学生往往会对老师做过的事情感兴趣”。因此,在课上,他会积极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科研实践经历,将自己到工厂实地考察、参与学术交流等经历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在教学PPT中展示出来,把自身的科研体会融入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再配合一些教学手段,由此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而在讲台之外,刘文地还会注重培养学生们课后自主学习的能力。“更新换代迅速的信息时代,一味地埋头于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以致用是很重要的一点。”刘文地感叹道。不管是在学校里,还是从事工作,投身于行业中,他都提倡终身学习,鼓励学生走出课堂,不拘泥于书本。“如果学生们能够从象牙塔、舒适区里走出来,真正地在各行各业去运用专业知识,便能在社会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刘文地认为,在教书育人方面弘扬奉献精神是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点:“发扬奉献精神,才能对教学工作保持激情,并真正热爱这个行业”。也正是葆有着这样的激情,刘文地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孜孜不倦,一如既往地坚守着身为一名教师的初心。

春风化雨 业广惟勤

珍惜时间,将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投入科研工作是刘文地贯彻始终的理念,“我已经把工作这件事慢慢融入到我的整个生活当中去了。”当谈及自己的日常生活时,刘文地感慨道。他分享到,手机里的各种学术期刊新闻、各界的科研成果、学生的论文等等成为他在茶余饭后的“必需品”。

除此之外,刘文地也十分重视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相处,他希望能在课堂之外与学生们平等交谈、相处,以促进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科研实践的能力。为此,他会不定期组织学生打羽毛球放松身心,不断减小师生代沟;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将教学理念传输给学生。

在带学生前往企业考察时,刘文地最注重的问题就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既然学习的是这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就要通过真正的实践把这个理念灌输到学生心里去。”他认为土木工程、森林工程等专业对于学生在实践方面要求高,如果只依靠课本知识,难以进一步了解专业的核心所在,只有在不断参观、考察和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发现问题,优化知识体系,解决日后工作中的难点疑点。因此,从教四年以来,刘文地都十分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乐于帮助学生解决在他们学术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了能更好地进行面对面指导工作,他总是待在实验室旁的学生工位里办公,对此他解释道:“我想让他们有问题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我。”也正因如此,他的学生们大多将“刘老师”这个称呼改为“刘哥”。这一举动大大拉近了他和学生的距离的同时也促使其教学工作能够更好更快地开展。

度己以绳,以进取压倒苟安。从事科研事业以来,刘文地一直将“细节决定成败”作为座右铭来要求和鞭策自己,他坦言搞科研并不是一件易事,这个过程是艰难的,也是漫长的。如果不是对科研事业抱着极大的兴趣和热忱,那么科研工作未免会变得枯燥无趣,“你要考虑清楚是不是真的有兴趣,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地把它坚持下去。”刘文地向广大有意愿从事科研的学子建议道。

多年来,刘文地躬身实践,以苦作舟,一心奔赴科研的“星辰大海”,同时他也鼓励农林学子努力扩大已知,勇于探索未知,拓宽人生道路。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返回原图
/